无人机"黑飞"正式入刑!2026年新规重磅实施最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将无人机违规飞行纳入法律监管范畴

日期:2025-08-07 11:39:06 | 人气:0

2025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法律,首次将无人机“黑飞”行为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这一修订标志着我国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进入全新阶段,为公共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法律防火墙”


01

无人机违规飞行正式入刑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治安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一系列新型危害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其中就包括 “违规飞行‘无人机’” 的行为。

根据修订后的法律,这类行为被明确列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并纳入处罚范围,与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高空抛物、违规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列。

此次修法填补了长期以来对无人机“黑飞”行为缺乏明确处罚依据的法律空白,为公安机关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从此,在禁飞区放飞无人机不再只是“违规”,而是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追究的违法行为




图片
法律日益完善
1
法律背景

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并非孤立行动,而是我国无人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早在今年2月,《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就明确要求 “民用机场具备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依法配备必要的探测、反制设施。
2
分类明确

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已对无人机管理作出详细规定,将民用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5个类别,并针对不同类别设置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其中轻型无人机在国内消费级市场中占比约90%。
3
黑飞风险

威胁航空安全:

可能干扰民航航班,引发严重事故(国内外已发生多起无人机逼停客机事件)。

法律风险: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黑飞可处10-15日拘留+罚款;若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隐私与公共安全:

未经许可航拍可能侵犯他人隐私,在敏感区域飞行甚至涉嫌间谍行为。

图片



图片

02

无人机飞行前必备手续


图片
适飞空域

在适飞空域内飞行,无人机所有者需要完成两个基本步骤:

一、实名注册登记

二、报送识别信息(微型无人机除外)

管制空域

在管制空域内飞行,无人机所有者则需完成六个步骤:

一、实名注册登记

二、报送识别信息

三、投保责任保险

四、取得无人机驾驶执照

五、飞行活动申请

六、起飞确认

实名登记
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图片

03

学习无人机驾驶执照的优势


图片

合法飞行:

持证可申请空域、参与商业项目,避免法律风险。

职业机会:

持证飞手薪资更高(如电力巡检飞手月薪1.5万+,黑飞无保障)。

技术提升:

系统学习气象、空域法规、应急处理等知识,大幅降低炸机风险。


图片

04

如何取得无人机驾驶执照


官网:www.xjmhhk.com

电话:13201235088

地址:乌鲁木齐市新疆明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训练基地